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12个月亮的神话故事_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

12个月亮的神话故事_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

常羲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月亮之母,是生育月亮的女神。有人说,她和诞下十个太阳的羲和一样,也是帝俊的妻子。

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如果说太阳是女神羲和的儿子的话,月亮就该是女神常羲的女儿了。

刚刚出生的小月亮,想来都是黯淡的,并不漂亮,常羲就在西方荒野外的净水中将它们擦洗得干干净净,让每个月亮都焕发出神秘、迷人的光彩。

12个月亮的神话故事_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  第1张

常羲浴月(清代汪绂释《山海经存》)

月亮长什么样子呢?是一个个银球吗?不。最初的时候,月亮的精魂化身为一只只银色的小蟾蜍。当蟾蜍鼓起肚子奋力发光的时候,月亮就圆了,成了银光闪闪的圆球;当它瘪下肚子,月亮就成了一道弯弯的细钩。月圆时你抬头仔细看,就能看到它表面上斑驳的团团阴影,那正是蟾蜍背上凹凸不平的小疙瘩。

月亮担负着夜间为大地照明的任务。月母常羲也像日母羲和一样,给女儿们排了班,洗过澡,让她们轮流到天上当值。每只月亮的肚子一鼓一瘪完成一次长长的呼吸,人间就会过去一个月的时间。十二只月亮排着队到天上去做深呼吸,这就是我们现在一年有十二个月的来历了。

12个月亮的神话故事_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  第2张

羲和捧日与常羲捧月(古代朝鲜高句丽王朝壁画)

著名的月宫美女嫦娥,就是由月母常羲在后世幻化而成。至于大家都很熟悉的小白兔、桂花树和吴刚,那都是后来才住到月亮上去的。

“常羲”这个名号,应该分作两个字看:“羲”上承羲和,从(疑似)创世级大女神羲和的神格中分化而出;“常”等于“嫦”,下启后世偷吃灵药、独居月宫的嫦娥,是原始天体神神格的降格和转移。

从常羲到嫦娥的称谓演变, 可能是因为上古“羲”“娥”两字同音或音近,故而渐渐地,常羲= 常娥=(女+常)娥= 嫦娥(袁珂)。

也许有人要问,嫦娥原本叫姮娥,是汉代人为了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成嫦娥的,跟常羲没有关系呀。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首先,姮娥最初也不是“姮”娥,而是“恒”娥,《淮南鸿烈解》指出,《说文》里原本没有“姮”这个字,“姮”是后人造的—我想,造这个字出来就是为了从字形上避刘恒的讳;其次,“恒”“常”两个字意思相同,又都能对应月亮“永恒”“不死”的寓意,因此,在月神有了“常娥”这个称号之后,人们很可能赋予了她同义的别号“恒娥”。也就是说,月神原本就可以既称“恒娥”又称“常娥”的,当避讳的需要出现后,就舍弃了不适当的那个,而保留了不犯讳的另一个。至于女字旁的添加,倒没有什么新鲜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管月宫女神叫“嫦娥”的原因。

除上面提到的几个之外,月亮女神还有“常仪”“尚仪”等别名。从“常娥”到“常仪”的

演变路径很好理解,因为上古“仪”“娥”音同或音近(都属于上古韵中的“歌部”)。再从“ 常仪”到“ 尚仪”也很好理解,“常”“尚”音近,以讹传讹,女神就变了名。

总之,常羲、常仪、尚仪、姮娥、嫦娥……她们是月亮女神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的不同幻身。随着演化的进行,她们的不同便并不仅仅体现在名号上,在神格高下与具体事迹上,也有了区别。

月亮因其阴晴圆缺的规律,成为远古人心中具有“死而复生”(不死)能力的神秘天神,这也是它与“不死药”相关的依据。而蛙、兔之所以与月亮相关,也源于其“善生”“生殖能力超强”的符号特性。蛙类(蟾蜍)的繁殖策略是大量产卵而不养育,我们只要看看《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童话就知道了;而兔子的善生,连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也拿它打比方。对于一年最多只能生产一次、而一次大多只能生产一个后代的人类而言,蛙和兔这类生物的繁殖能力实在让人羡慕,他们心目中的生殖女神(或者始祖母),就应该具有这样的神奇本领。由此,月亮—蛙/ 兔—女性(尤其是生育功能)构成了紧密的意义链条。月神所具有的强烈女性特质,至今犹存。

作为阴晴圆缺运转有时的天体,月亮自然而然地具备了历法功能。后世讹传中将常羲归为黄帝治下的男性天文官,即以此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