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原文-阿长与山海经课文赏析

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原文-阿长与山海经课文赏析

【卷首语】

析融情之事,修抑扬之道。陈韵老师的《阿长与<山海经>》写作教学课堂设置五个板块,从认识“阿长之人”,到感受“鲁迅之情”,悟得“写作之法”,接着拓展开去,以“他山之玉”,来“攻己之玉”,打通了文本与文本、文本与生活的关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对学生来说本是难事,然曲径通幽,悟得笔法,灵光闪现,美文自出。

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原文-阿长与山海经课文赏析  第1张

【设计意图】

《阿长与<山海经>》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学生在七年级第一学期阅读必读书目《朝花夕拾》时,已经对长妈妈的形象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也能够感受到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故而,本学期我在反复思量后决定聚焦本文“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开发本文的写作价值。

【课堂实录】

【导入】

师:上学期,我们共读了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还记得先生回忆了哪些带给他温暖的人吗?

生1:长妈妈和藤野先生。

生2: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还有范爱农。

师:是的,那些带给先生温暖的人就像一朵朵花,芬芳了先生的一生。特别是长妈妈,这个先生儿时的保姆,她在先生心里的地位似乎超越了先生的母亲,先生竟屡屡在文章中提及她。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阿长与<山海经>》,从文字里一探究竟。

【阿长之人】

师:如果这个学期,你家正好需要聘请一位保姆,你愿意聘请阿长吗?请你跳读课文,说说你愿意或者不愿意的理由。(此环节借用湿地刘艳红老师的创意)

(学生自由阅读,圈点批注)

生3:我不愿意,在第5段中我看到长妈妈一个人要占大半张床,而且还会把胳膊搁在迅哥的脖子上。我要是聘请了这样的保姆,晚上一定睡不好觉。

师:嗯,你觉得长妈妈的睡姿实在太粗俗了,对吧?

(生七嘴八舌):而且提醒了她,她还毫不悔改。

师:对哦,迅哥也受不了,只得求助母亲,母亲委婉地提了意见,长妈妈却依旧我行我素。这样的保姆可不行。

生4:从第12段里我发现长妈妈的规矩也太多了,感觉好麻烦。

师:所以你也不愿意请她做保姆。好,你来说。

生5:第3段里说“把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我感觉这样的保姆会限制我的人生自由,不能要。

师:嗯,不仅阻止你顽皮,还要跟家长告状。好比你刚打开手机,她立马说你不好好学习,等你爸妈回家后,还要跟他们说你不好好做作业,净玩手机了。

(众生笑,纷纷摇头表示这保姆不可要)

生6:还有她讲“长毛”的故事,宣传封建迷信。

生7:她还喜欢“切切察察”,太八卦了。

师:大家列举了好多不想聘请长妈妈的理由,我们梳理一下,是因为长妈妈粗俗、爱搬弄是非、封建迷信、规矩又多,是吧?那么有没有同学愿意聘请长妈妈的呢?

生8:我想聘请她的,我觉得长妈妈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她很有爱心。她那么辛苦的帮迅哥买了《山海经》。如果她做我的保姆,她一定会很关心我的。

师:嗯,我们在整本书阅读时就揣摩过长妈妈买书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你太善良了,因为体会到了长妈妈买《山海经》的不容易,所以你愿意包容她所有的缺点,是吗?

【鲁迅之情】

师:我们同学或聘请或不愿聘请,理由都是充足的。那么,假如鲁迅先生在写《朝花夕拾》时,长妈妈的身体依旧健康、硬朗,而先生也恰好需要聘请一位保姆,你觉得他还会请长妈妈吗?再读原文,给你的观点寻找依据。

(生默读,圈点勾画)

生9:我觉得肯定会。在文章最后一段中说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师:这里你读到了什么?

生9:先生十分想念长妈妈。

师:想念,是的。先生的情感多强烈啊,他用呼告方式来表达他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所以如果上天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愿意再聘长妈妈的。

生10:我也觉得鲁迅先生是愿意再聘长妈妈的。因为第26段说“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他却能做成功。”先生对长妈妈是怀有敬意的。

师:别人为什么不肯做或不能做呢?

生11:因为鲁迅当时只是个小孩子,大家没把他当一回事。

师:是的,别人对他的不在意,恰恰反衬了长妈妈对他的在意,对他的关心。所以尽管长妈妈连书名都叫不准,她依旧帮迅哥把书带回来了。这样一个心系小主人的保姆到哪儿去找哦!

生12:还有倒数第二段“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鲁迅称长妈妈是“我的保姆”,表达了他对长妈妈有深厚的感情。他还把长妈妈去世的时间记得很清楚,可以看出他很怀念长妈妈。

师:你的文字敏感性超强,读得特别仔细。除了怀念外,这句话里还有什么情感呢?来,我们齐读这一段。朗读时语气应该沉重一些,语速要缓慢一些。

生齐读:“我的保姆……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生13:还有对长妈妈的愧疚,我对她了解的太少,连她的姓名都不知道。

师:愧疚之情,我们可以重读哪些词?

生13:重读“终于”和“仅”。

师:除了愧疚,还有别的情感吗?

生14:还有同情,她没有自己的亲人,青年时就守寡了。

师:是啊,鲁迅先生对长妈妈怀有这么深厚的情感,如果还有机会,他又怎么会不愿意聘请长妈妈呢!

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原文-阿长与山海经课文赏析  第2张

【写作之法】

师:那么很奇怪了,鲁迅先生明明非常怀念长妈妈的,为什么文章的前半部分写了那么多长妈妈的缺点呢?

(学生不能理解)

师:不能理解了是吧?这在写作手法上叫“先抑后扬”。

PPT显示:先抑后扬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曲解:指不顾客观事实或歪曲原意,作错误的解释。

师:作者为什么会曲解长妈妈形象呢?他是什么时候曲解对长妈妈的理解的?

生15:应该是在作者小的时候,长妈妈是他儿时的保姆,之所以会曲解,是因为小时候不理解长妈妈。

师:真棒!其他同学明白了吗?鲁迅先生厌烦长妈妈的絮絮叨叨也好,厌恶他的爱打小报告也好,或者觉得她规矩多,麻烦也罢,都是儿童视角里的认识。而写文章时先生已经是个中年人,他对长妈妈所有的缺点都已经理解。因为理解,所以同情、愧疚,所以怀念啊。我们再回到文章中,去找一找作者曾经的不理解,而现在已经能理解了的地方。

生16:正月初一吃福橘那件事,小时候的鲁迅先生觉得繁琐之至,但是写文章时,先生应该是很理解长妈妈,并且很感激她的。

师:为什么?

生16:长妈妈不等鲁迅先生说完恭喜的话就抢着说“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而且先把福橘给迅哥吃,说明她很关心迅哥,希望迅哥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师:除了感激,还有别的情感吗?大家看,前一天晚上做交代的时候长妈妈是“极其郑重”的,而且第二天早上她的动作是“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她的神情是“惶急地看着我”,她的语言中连用了四个感叹号,你读到了什么?

生17:长妈妈很可怜,她以为这样一句话就能让她一年有好运。

师:是啊,这个生活在最底层的可怜的劳动妇女,她的一生多么不幸,她青年守寡,没有亲人,没有家庭,她满心期待新年的一句祝福能让自己顺当。然而,她又是那么的善良,像个慈母一般,把她的世界中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她的小主人。先生童年时的不理解到了此时已变成满满的同情、感激以及怀念了。

生18:还有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她的愚昧让人读来特别的心酸。

师:长妈妈深信自己是能抵制大炮的,她带有些许骄傲的讲述让成年的鲁迅在回忆时不禁满怀同情。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写长妈妈时自始至终都有一条情感线索贯穿始终的,这条情感线索就是?

生纷纷回答:作者对长妈妈的同情、愧疚和怀念之情。

师:很好,之前会有曲解,是因为有一个过去的不理解的“我”,但是写文章时的“我”已经能够理解。就像这篇文章中鲁迅童年时对长妈妈的言行举止很不理解,所以会厌烦他,但写文章时的他已经不仅理解了长妈妈,而且还对她充满了感激和怀念。这就是先抑后扬写作手法的第一个注意点。

PPT:

写人文章有技巧 先抑后扬来帮忙

彼时情迷此时明 情感不变是线索

师:但是从不理解到理解,不是突然变化的,一定是有某一个契机触发的。比如这篇文章里的契机就是“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让儿时的鲁迅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所以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也“从此完全消灭了”。

师:那么大家再来看,事件的详略安排上有什么特点?抑和扬的事件在详略上应该如何安排呢?

生19:抑的内容略写,扬的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师:很好。就这篇文章而言,写得最详细的就是“长妈妈买《山海经》”一事了。它最能表现长妈妈对迅哥最无私的爱——她愿意为迅哥花费时间,花费精力,我相信这应该也是最打动读者的部分,所以需要详写。好,我们来总结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写作启示。齐读:

PPT: 写人文章有技巧 先抑后扬来帮忙彼时情迷此时明 情感不变是线索由抑到扬有契机 抑写简略扬详细人物立体又鲜明 真情流露撼心灵【他山之石】

师:同学们来回忆回忆,学过的课文或者读过的文字中有运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的吗?想到了我们就做交流。

生20:我读过小思的《蝉》,作者起先对蝉的叫声感到心烦,感到厌恶,到后来知道了蝉为了这一个夏天的鸣叫付出了17年的代价,便对蝉产生了敬意,不仅理解了蝉的不停鸣叫,还领悟到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这是一篇很经典的写物的文章,先抑后扬手法运用的尤其突出。写人的文章有吗?

生21:我读过一篇优秀作文,题目叫《小气外婆》。作者一开始写外婆的抠门,生活中不舍得多花一分钱,后来一次赈灾募捐活动,外婆却格外大方,拿出了她的小金库。小作者这时才明白外婆的“抠”恰恰是她可贵品质的表现。

师:真是一点就通,值得表扬。这里由抑到扬的契机是什么?

生21:外婆拿出小金库进行募捐。

师:对,所以这部分内容需要写详细,写细腻,这样就更能突出外婆的形象,更能表达作者对外婆的理解和敬意。

【攻己之玉】

师:现在,我们回想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对身边的人从不理解到理解的?我们来做一次分享。

生22:我说说我爸爸吧,我爸爸爱抽烟,不仅牙齿黄黄的,连手指也黄黄的,走到我边上就会有香烟味,而且他一点都不注意个人形象,夏天经常穿个背心,冬天就是一件冲锋衣。我觉得爸爸一点都不帅气,也不威风。有一次,我起得很早,看到爸爸早已经进了货回来了,他弓着背在卸货,还是穿着件冲锋衣,头发蓬乱得很,嘴里依旧含着一根烟。一趟趟地把车上的货物搬进店里。那一刻,我忽然很心疼爸爸,爸爸一直默默地为我们家付出着,也从来不会因为我对他的态度而生我的气。

师:此处是不是应该有掌声!感谢你,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先抑后扬的例子,更让大家感受到你的懂事,真的很可贵!

生23:我第一次看到小马的时候,觉得他特别憨,又不大会讲话,下课了也总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坐着,我特没把他当一回事。可是,后来我发现他不仅学习特别棒,而且也特别愿意帮助别人,谁问他问题,他都会很有耐心。上次,昊同学脚受伤了,小马天天给他送饭。

师:嗯,起初以“貌”取人,后来的接触中发现自己的认识是有偏见的。

师:相信通过交流,同学们应该能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了,需要注意的是不理解到理解需要有契机,就像童童在那个早晨看到爸爸的辛劳一样,转变的契机需要用细节描写写具体,写细腻。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请同学们运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记录自己身边的人,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作者简介:陈韵,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浙江省安吉县育澜中学语文教师,县教坛新秀、教学能手。从博客到湿地,从线上到线下,一直默默追随着王君老师的身影。“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相信心中有梦,便能明媚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