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湖上杂诗袁枚赏析_湖上杂诗袁枚带拼音

湖上杂诗袁枚赏析_湖上杂诗袁枚带拼音

湖上杂诗袁枚赏析_湖上杂诗袁枚带拼音

一个乞丐被冻死前,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命诗,让无数士大夫羞愧………

中国有句老话叫:“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话虽然绝对了些,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封建王朝的情况。庙堂之上,从不缺满腹诗书、行径却被世人唾骂的奸臣;江湖之远,更不缺大字不识、却忠肝义胆、风骨傲人、仗义疏财的普通民众。

写得出好诗的人,不一定有好的品性。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李绅,他的那首《悯农》家喻户晓、人人传诵,很容易让人觉得李绅是个关怀百姓的好官,可实际上,步步高升的李绅已经改变了初衷,他贪图享乐、妻妾成群、性情酷暴、孤行独断,留下了千古臭名。

论诗才,民间有无数胜过庙堂士大夫的佳品。最早的《诗经》就是讲民风,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在古代,一个路边的乞丐都能作诗,他被冻死前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命诗”,诗的内容、意境、风骨,怕是连饱读诗书的士大夫们看了都要羞愧!

这乞丐只是一个无名氏,没有资料记载他的详细生平、年龄,只知道他死于嘉庆年间,是永嘉人,冬寒刺骨的时候死在了通州官道旁边。一个拾粪的老者发现了他的尸体,那时候他的尸体已经覆盖上一层严霜,老者叹口气,将这事按照惯例报告了当地的州官。

州官命人来处理他尸身,不料来人却在他怀中发现了一张纸,上面写着: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这哪儿像一个乞丐能写出来的?

来人觉得惊异极了,马上通知州官。州官一听也惊讶了:“莫非,这乞丐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他亲自赶到现场,问遍了周围人群,都说只知道这乞丐似乎从永嘉过来的,其他的事情谁也不晓得。也难怪,按常理谁会关心一个乞丐的过去呢?顶多施舍点吃食给他。

了解一些古文学的人,必定看得出乞丐这首诗有多精品,就算拿去和历代知名文人墨客相比恐怕也毫不逊色。诗中有柳永不羁之风,有李太白疏狂之风、更有化用苏东坡的典故,可见这乞丐确实不是一般人,应该读过些诗书,只是家世飘零,才沦落到街头冻死的结局。

开篇说自己的身世如水上沙鸥,漂泊无定,但还是可以效仿苏东坡的心境——“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虽然身世凄苦,却不改疏狂豪迈。第二句更是将流浪生活作了美化——“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虽然生活贫困,可他还是能找到人生乐趣,这晓风残月又不收钱,自己尽情欣赏,谁能管得着?

他自得其乐,一路独行,甚至敢宣称自己“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好大的气势!尘世纷扰,千古情愁,自己身处其中感受甚深,那又如何呢?这些都束缚不了自己,他了无牵挂,无所畏惧。最后一句才是全诗精华所在:“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纵然身份低微,被人瞧不起,但他也不是人人呼来喝去的乞食者,“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出自《孟子》),或许是他生前就不吃嗟来之食,也或许是他说自己就要死了,再不会凄惨地活着,那黄狗(很可能指代权贵),何必再冲着我吠叫!

综合来看,这名乞丐绝对是奇才,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即使贫苦也坚持操守,不食嗟来之食的志气,嘲讽了当时多少人。但凡理解诗中真意,都不会把他当普通人看待了。所以,读过乞丐诗的州官,也为他修了一座墓,命名为“永嘉诗丐之墓”……

读完乞丐诗及故事,再来欣赏下袁枚的一首诗。

湖上杂诗

袁枚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作者简介: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主要著作《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随园诗话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散文代表作《祭妹文》。诗观: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

这首诗给我的感受是,诗贵在意境,而非晦涩难懂的用词和比喻。很多古人的名诗,之所以流传广泛,就在于语句平实,接近大白话,才使得妇孺皆知,而其道理也不言自明,心领神会。这类的诗句,还有:

丹阳孟珠歌

【作者】鲍令晖 【朝代】南北朝

阳春二三月。

草与水同色。

道逢游冶郎。

恨不早相识。

宋代杨万里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的研究生导师就经常教育我说,写作,要大胆写,经常写。越是无意中写的文章,越可能是佳作。就如写字怕描……写文章时,放下任何尘事顾虑,抓住灵感讯息,信马由缰,天马行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作时,千万别想学生时代语文老师讲的中心思想呀、段落大意呀、主题思想呀、立意呀、……这些都不要想,也别想写完投稿给谁。评论是别人的事,投稿是以后的事。

窗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鲁迅这么写,只是心绪纷乱,甚感无聊。别人分析的这啊那呀的,都不是鲁迅想的。

从门到窗是十一步,从窗到门也是十一步。

这不是作者写的废话。在囚室内,每天来回就那么几步。

当然,写作的前提是阅读,大量的阅读,多年积累的阅读知识,再加上经历的丰厚、涉猎的广泛。有这些基础,等你想动笔时,坐在电脑前,自然就文思泉涌,议论风生。

作者:宽厚里人,作者微信公众号《随想杂记之自留地》,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