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简短介绍一个汉字的小故事(有关汉字的小故事简短)

简短介绍一个汉字的小故事(有关汉字的小故事简短)

大家好,我是汉字宝宝“丁”。这个“丁”字呀,也是个象形字,你看看这幅图——

简短介绍一个汉字的小故事(有关汉字的小故事简短)

妥妥的一枚钉子嘛!所以,“丁”的本意就是钉子,就连“丁”的读音,也跟钉子掉到地上时发出的声音一样。

因钉子坚硬挺直,所以引申为强壮,又引申指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人,如壮丁。由此引申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仆役,如家丁、园丁、庖丁。“丁”还泛指人口,如人丁兴旺。

在古代,到底多大年龄就可以称为“丁”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最早传说是四十岁,到了隋朝是二十一岁,唐代又规定是二十三岁。

“丁”这个字虽然含义丰富,但书写简单,好记好认,很少有人“目不识丁”。那这个“目不识丁”的故事从何而来呢?不妨听听:

唐宪宗时,幽州节度使张弘靖的手下有两个“从事”(官名,相当于副手),一个叫韦雍,一个叫张宗厚。两人仗势欺人,横行霸道,品性非常粗暴恶劣。他们常吃喝玩乐,直到深夜才散,还要让侍卫人员前呼后拥地护送他们回家,灯笼火把照得满街通亮,闹得鸡犬不宁。他们一不高兴,就拿士兵和百姓当出气筒,随意打骂,耀武扬威,无法无天。

有一次,他们喝醉了酒,又对士兵大骂起来:“现在天下太平无事,又不打仗,你们这些饭桶,有什么屁用!能拉得两石的弓,还不如识一‘丁’ 字……”这话明摆着是讥笑士兵们没有文化,只有些粗力气,任人指挥打仗卖命,平时什么用处也没有。士兵们听了这些话,非常气愤,背地议论纷纷,恨之入骨。

恰巧这时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张弘靖收到一笔犒赏士兵的经费,他却从中贪污,并私分了一部分。士兵们知道后,都怒发冲冠,更加不能容忍。于是一起造反,把韦雍、张宗厚都杀了,还把张弘靖抓住,关了起来。此外,也把他的住处团团包围。因为全体士兵和下级官吏齐心一致,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全力支持,上级衙门和朝廷没有办法,只好把张弘靖降职调走,这才息事宁人。

“目不识丁”这句成语,由此产生。所以,不识字的文盲,往往被称为“目不识丁”,或“丁字不识”“不识丁字”“不识一丁”。

参考资料

1、《汉字源流字典》

2、《新华大字典》

3、《旧唐书•张弘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