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小学生读书感言-小学生阅读感悟

小学生读书感言-小学生阅读感悟

儿童文学中的美与苦难教育

——读《青铜葵花》有感

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 周茜

第一次读《青铜葵花》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暑假,小时候我会单纯地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很好听,读起来也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辜负了这本好书。可能因为阅读水平的限制,当时我并没有深刻体会到作品中的苦难;但是,它却在我心中种下了一个种子——美、爱与悲悯之心。直到现在,我还常常忆起被雨冲刷得干净的青石板路、依水而生的芦苇荡、洁白漂亮的芦花鞋、光看文字就令人害怕的蝗灾……可以说,《青铜葵花》这本书奠定了我最初对于美和爱,伤感与别离的感知。

现在工作了,教孩子们读书,我又一次捧起这本书,却有着不一样的感觉。最让我没有预料的是,在读它的过程中我流泪了若干次:在葵花爸爸坠河后葵花躲进葵花田的时候,在青铜哭着要收下葵花的时候,在青铜大雪天里买芦花鞋光着脚踩在雪地里的时候,在葵花独自一人登上去江南的大船给奶奶挣医药费的时候……在所有面临着苦难却散发着人性美的时候。我读着这样的文字,浮在眼前的是苦难的经历,留在心里的却是人性的温情和美丽。

所以,尽管这本《青铜葵花》是属于儿童文学,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它依然具有艺术魅力。《青铜葵花》里纯真善良的人们、美好和谐的生活与复杂枯燥的成人世界是相对立的,因此我又一次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唤起了我孩童时光的回忆,就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田。

重温这本书时,我常常被书中的文字和语言所动容。仅仅是文字和语言,就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像鸟一样雪白柔软的芦花鞋、像水一样从天空泻下来的朦朦胧胧的绿色、“一船茅草,简直就像一船金子”、觅食归来的鸟在霞光里像是用剪子剪出的剪纸……读到这些文字时,脑海里浮现是一幕幕唯美的油画。孩童时接触这样的文字,让我对美有了最初的感觉,以至于在上中学后,写作也经常追求这种唯美细致的景物描写。而当现在再读这本书,仿佛让我的心又重回了孩童时的纯真纯净。文字和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我想,对于孩子而言,优美的富有表现力的文字可以让他们的思维畅想,想象笔下的世界,同时还会引导孩子对美的事物的感知。也许就是童年生活里出现的这样一部好作品,让我很早就懂得去观察大自然,将眼中之物转化为内心的画卷。

我很爱曹文轩先生笔下的乡村世界,高高的麦垛、旋转的风车、俯首的耕牛,还有辛勤劳作的人们都成为他日后笔下的风景,而在天地间独自奔跑时扑面而来、吹净天地的风和头顶上高远的天空、脚底下凝重的土地铸就了他作品里开阔、通透、旷达的品格。他在水边长大,江南婉转澄净的水色、温柔倔强的水韵成为流淌在他作品中的血脉烙印,所以他笔下的少年人物往往带有一种天真的执拗,或是一种单纯的坚强。

“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而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这只鸟在空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出的寂寞声。”

“青铜很孤独。一只鸟独自拥有天空的孤独,一条鱼独自拥有大河的孤独,一匹马独自拥有草原的孤独。”

青铜和葵花都是孤独和不幸的,他们经历着那个年龄本不该经历的事情,但他们也有着超出他们年龄的担当和责任。青铜放弃上学的机会给妹妹葵花,冒雪卖芦花鞋为葵花攒钱照相,制作冰项链帮助葵花表演节目,捉萤火虫为葵花照明写作业;而葵花勤劳聪慧、善解人意,给家人带来温暖……我深深地被这两个苦难中的孩子打动。其实可以说,青铜一家人都是善良的,更甚者,小说中描写的人物都是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虽然嘎鱼一家曾欺辱过青铜家,但在青铜奶奶病危时及时伸出的援手也展现出他们善良的本心。)但唯一不同的是,青铜和葵花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单纯。他们和大人一样经历苦难,但是他们的心性却像水一样纯净。当我读到青铜卖芦花鞋坚持不涨价,葵花登上去江南的大船采银杏叶时,我感动于孩童纯真的心性、苦难中的真诚与担当。

青铜与葵花是关于成长的寓言,象征成长历程中相伴相生的两面:快乐与苦难。成长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大麦地这片土地给予大麦地人如诗画般的田园风光,也带给他们无数的灾难。他们贫穷而饥饿,或失去亲人,或遭遇疾病,或变得一无所有,但他们历经苦难依然乐观而坚韧地生存。即使没有钱上学、没有房子居住,没有钱治病,青铜的奶奶总是慈爱地看着青铜和葵花,青铜的爸爸妈妈总是勤劳耕作,青铜一家总是欢声笑语。

对我而言,《青铜葵花》还教会了我怀有悲悯之心和面对苦难的勇气。曹文轩曾言:“《青铜葵花》在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无疑是另一种声音。它进行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很多时候我们会忽视苦难的价值,但其实苦难对孩子心灵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在当今时代,在苦难面前叫苦连天、手足无措、不堪一击的孩子比比皆是,甚至是大人。也许,对于孩童的教育,我们还一直缺乏着关于苦难的、关于担当的教育。而《青铜葵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关于苦难的教育书。正如曹文轩所言:“乐观主义,是一种深刻认识苦难之后的快乐,那才是一种真正的、有质量的快乐。”也许只有直面苦难,才能真正做到乐观,才能真正拥有面对苦难而处变不惊的风度。

作者简介

小学生读书感言-小学生阅读感悟  第1张

周茜

周茜,中共党员,江苏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作为戴南中心小学的一名新教师,她喜爱读书,专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不断钻研求进,多次指导学生征文比赛并获奖。她把教学视为教学相长的艺术,致力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如果可以,成为一名像孔子一样有智慧的教师

——读《<论语>里孔子的教育智慧》有感

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 满海婷

孔子乃“千秋帝王之师,万事人伦之表”,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所推崇,而在读了何伟俊主任的《<论语>里孔子的教育智慧》之后,我对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有了更深的感悟。何主任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人,在书中为我们归纳了《论语》里孔子的七大“教育智慧”:善学乐教、因材施教、寓教于评、躬行而教、教学相长、师生情浓、立德树人。

我想,假如孔子是我们学校的老师,他一定会是那个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或者说如果我是学生,我也会想拥有像孔子这样的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觉得他最有魅力的点就在于:他在给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作用的同时,又能平等对待、关心呵护每一位学生。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他不仅注重言传,更重视身教,以身作则,无声施教。他是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先做到,让学生真心佩服、敬仰。所以想让学生喜欢上学习,说多少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都没有用,因为没有把学习当作乐趣的老师,教不出把学习当作乐趣的学生。所以孔子他在教导学生之前,自己先做到了好学、乐学、善学,他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学习激情足以感染学生。

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也就是所谓的“向师性”。试想,哪个学生不希望自己有一个博学多识的老师呢?反思我自己,像孔子这样的榜样示范作用还没有做到位。自己有的时候备课不够细致,对某些歌曲背景和意义的理解没有完全深入透彻,在给学生讲的时候会模棱两可;有时候备课偷懒,课堂环节设计简单,缺乏音乐课应有的活力和趣味。所以,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向孔子学习,做一个“学”者——先学者、善学者、博学者、好学者、乐学者,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不断使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加精湛,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只有从老师我们自己做起,才能让学生做到更好。

而孔子作为“万世师表”,他不仅有严肃认真、兢兢业业的文化知识教学,还有和弟子们平等对话、和睦相处的生活教育。这才是最让我敬佩的地方。一般比较德高望重的老师,都会让学生有一种距离感,而孔子却能“爱生如子”,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而且他不管贫富、贵贱,对学生一视同仁,也就是“有教无类”。并且他能够尊重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以表扬、激励学生为主,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让其潜能、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作为年轻教师,跟一年级的小朋友相处更有亲和力,也会有不少共同的兴趣点,所以和学生之间相处有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我觉得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我觉得很困难的是,根本做不到对学生一视同仁。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平等”的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上大学的时候很多老师也都告诉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可是尽管我一直提醒自己,但总会不由自主地对几个乖巧听话的学生偏袒一些,而对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就会严格一些。这肯定是不行的,我要向孔子学习,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对他们的这些优点适当给予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再进一步。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需要老师一视同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得到发展。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成为一名像孔子一样有智慧的教师,在自己发光的同时,也让我的学生闪闪发光,一起奔赴属于我们的星辰大海!

作者简介

小学生读书感言-小学生阅读感悟  第2张

满海婷

满海婷,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音乐老师,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对工作充满热情,认真负责敬业,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新入职教师赛课活动中获一等奖,在兴化市小学音乐视频比赛中获一等奖,兴化市新教师技能展示中获一等奖。

学思结合,笃行不怠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 朱晨菲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作为一本教师必读书目,既能指点新老师走过职业生涯初期的迷津,亦可帮助青年教师点明成长的方向,亦或是对成熟教师的教育教学产生新的启示。无论何时重读此书,总能收获满满,书本上的一条条建议仿佛浮现在眼前,一声声叮咛好似回荡在耳边:自由、阅读、劳动、记忆、思考、教学……

教育面对的是鲜活的儿童,教学指向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为每一位儿童的“学”着想,读罢此书,我有几点关于学生“学”的感想。

一、让学生有参与感

很多时候,课堂上总是老师和优等生扮演“主角”,后进生由于遇到困难,发出信号后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进而感觉到自己与课堂格格不入,甘愿退出舞台,从而恶性循环,越来越跟不上节奏,从“后进生”变成“学困生”。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儿童的良好情绪,对培养学习愿望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师需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并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机勃勃的“情调”,引起良好的情绪感觉。其实这恰恰又与“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和“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中的思想相吻合。因此,教师需要有巨大的耐心和对儿童的足够的信任,让学生获得学习中的成就感,并利用这种感觉继续下一步的学习。

在平时的课堂中,有部分孩子比较松懈,当他们遇到一个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时,尤其是在借班上课时,有部分孩子会大放异彩,而这部分人或许正是平时老师顾着教学进度和班上主动参与的同学,被忽略的那批学生;可能这些孩子平时不算积极,也是那种注意力集中,时刻专心听讲的。如何调动这部分人的积极性,就要给予其更多的关注,调动起他们的思维感官,让他们“有事可做”,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引导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让学生会思考

留白是一种艺术,而教育也需要适当留白。建议中提到“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要用硬性规定的计划来儿童,要使儿童的时间充满让他们入迷的事,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经常强调倾听,让学生倾听老师的课堂授课,让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回答······但往往,我们最缺少倾听学生的习惯,当孩子回答问题较慢时,我们有时候会不耐烦,可能迫不及待地推进下一个流程,或者以帮助之名打断学生的发言,让其他同学来回答。

倾听不是单纯的听,所以倾听更强调思考性,有思考的听才是有质量的倾听。如何指导学生倾听呢?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作出示范,呈现出倾听的身心状态和柔软的身体姿态,倾听学生的学习需求,倾听学生的学习困难,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思考的空间。另外,学生之间也应该构成相互倾听的关系网络,让学生之间的话语网络彼此交织,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总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呈现一种平和、自然的状态,才能创造出一间“润泽”的教室。

三、让学生有方向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抓好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建议第一条里面提到了帕夫雷什中学的数学课,将班级的学生分为了好几组,这就是学习共同体的雏形。学共课堂上,学生之间是“学伴”,是“听众”,更是“交心者”。在“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里面也指出:“应当使学生有某些已知的东西,在感知教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越积极,学起来就越轻松。”已有的东西包括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学习能力、习惯等,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已有知识和能力,就得要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从旧知过渡到新知,将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地挖掘出来。

教师可以借助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物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师应清晰、准确地向学生传递思想,利用语言艺术影响学生聆听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图形与几何板块,探究圆柱的体积公式时,利用教学模型演示转化为长方体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圆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的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有差异,奋斗方向自然就有区别。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沿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学习者”和“传授者”,在承担着教会别人的任务下,他们也许会听得更专注。

《给教师的建议》的阅读虽已结束,但思考的脚步却永不止息,就让这些建议时刻警醒我教育的初心,勉励我们不断前行吧!

作者简介

小学生读书感言-小学生阅读感悟  第3张

朱晨菲

朱晨菲,2020届南京晓庄学院优秀毕业生。热爱生活,喜欢阅读和书法,2021年度戴南镇“先进个人”,多篇论文在“行知杯”、“蓝天杯”获奖。

为人师表 躬行而教

——读《<论语>里孔子的教育智慧》有感

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 潘卫霞

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我曾问我的学生们“为何而读书”,其中一个小女孩说道“想成为和你一样的教师”。当时我没有深挖,只是赞叹她有着光荣且伟大的理想,其实现在细细琢磨“和你一样”几个字,倒是有点说头。

何为教师?古人认为,教师乃“人之模范”,今人则誉之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它平凡而伟大,“桃李满天下”,给社会创造丰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其实,教育智慧真正产生影响力的是教师的“躬行而教”。

孔老师“身教”的思想体现在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是他个性和修养的自然流露。“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孔子多次向学生传达以行为表现能力,而不是夸夸其谈。例如,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慎于言,这些行为表达孔子认为的好学的境界,即不仅享受物质生活,更要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了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即高尚的人格和道德修养。教师对学生有榜样示范作用,依据孔子的话,就是要求教师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品德高尚,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跟随教师的引导,否则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管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的教育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爱的老师,能教出来充满爱心的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爱生如子、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跟成人有很大的差别,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需要老师不断的关注,并且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关心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模仿老师,喜欢接近老师,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老师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老师采取冷漠、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记得上学期我班发生了一场来势汹汹的大型感冒病毒传染,涉及人数多达16人。孩子们都病怏怏的,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失去了以往的活力。虽然我不是医生,不能帮孩子们解决生理上的痛苦,但是在我贴心的问候关怀下,至少他们的心灵得到了抚慰。后来,在我因持续高强度工作而咳嗽个不停时,班上好几位同学纷纷来询问我的病情,还有几人赠送了润喉片给我,上面贴着“祝愿早日康复”的暖心小纸条。我相信,爱是相互的。在这个温暖、充满爱意的氛围中,孩子们才能够健康地成长。不仅是生理上的健康,更是心理上的健康。

二、态度感染

教师对待教学应该以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爱岗敬业,勤勤恳恳,把教书育人当做一生的事业。这样的态度同样会影响到自己的学生,不但使学生在学习上受益,更能对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起引导作用。教师应以自己的行动、爱岗敬业的精神感染学生,学生再传承下去。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样的行为态度体现孔子宽容、大度,与人相处时,考虑他人感受,注意与同伴的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助益。这些品质深深地印刻在了弟子们的心中,弟子与孔老师一路同行,感受到老师的垂范身教。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不少学生在家里已经成为拿捏家人的“王子”和“公主”。娇生惯养的孩子意志力比较薄弱,对待学习、生活的态度更易受到不良影响。对此,我们的教师更应当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不但在平时的德育课堂言传给学生,更应以自己的行动示范,自始至终贯穿在平时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

三、修身完善

“学习”应该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一件事情。不但学生是学习者,我们的教师更应有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不断进取、改进教学的教师,而不是一个一成不变,故步自封的教师。教师作为专业人士,应当有非常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要了解其他相关知识,做一个全科全能型教师。丰富的知识会让教师自身得到完善,同时也让学生更信服教师。

观察身边的实例可得,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总是那些不但专业知识牢固,同时也对于许多相关学科有所研究的教师。他们的课堂异常生动,触类旁通,学生在课堂上也会特别专注。例如我校的范老师,她是一位数学老师,但是文学功底十分深厚,习得一手好字。范老师能够将学科之间的壁垒打破,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学来也是津津有味。教师这种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对于学生的终身教育是一种巨大的启示与榜样。只有拥有终身教育的意识,才能算是获得真正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的个人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不是“说教”,只有自己成长为专业知识厚实、品德高尚之人,才能做到春风化雨润心田。我也会一直以此激励、督促自己稳健成长,使得“言传”与“身教”的合力效果最大化。回到最初的思考,“和你一样的教师”,我想那个孩子说的不仅仅是知识层面,还有个人品质层面。

作者简介

小学生读书感言-小学生阅读感悟  第4张

潘卫霞

潘卫霞,本科学历,2021年6月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在校期间连续四年获得校专业奖学金,曾担任校大学生修远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作为一名新教师,入职以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曾在新入职教师赛课活动中获一等奖,在“翰墨书香”现场书法大赛中获硬笔组一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在省、市级征文活动中获奖。

坚守与关爱

——读《教育其实很美》有感

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 翁倩婷

之前已读过刘可钦老师的《教育其实很美》这本书,如今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教师后,融入了日常的教学实际,再读又是感悟颇多。这本书共分为五章,分别是:营造共同成长的氛围,彰显学校文化场域之美;从一般走向优秀,彰显教师职业之美;让学生站在正中央,彰显学生成长之美;寻找课堂的精彩,彰显课堂教学生命之美;打开另一扇窗,彰显教育博大之美。

这是一位老师站在一定高度上来看待教育的一本书,书中讲了一些关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长的小故事,读来并不乏味。读后,我将其中的某些思想进行了总结概括,消化吸收,总结起来如下:

一、为师,我们要坚守教育信念

书中这样写道:“最好的教育就是用50种方法教育一个学生,最糟糕的教育就是用一种方法教育50个学生。如果不能让学生变得更好,至少不能让他变得更糟。这就是做教师的底线。”书中还写道:“我们要坚持,不抛弃、不放弃、不冷漠,相信教育会使他改变,这就是当教师不能丢掉的教育信念。”这些话一字一句,字字锥心。回想一下,当我们面对反反复复、挑战教师忍耐极限的孩子时,我们是否曾动摇过坚持的信念?是否用心去寻找过那第51种方法?是否还甘愿坚守为师的底线?刘可钦校长的提醒,更督促我反思。

中高年级的学生似乎处于学习的疲惫期,好像活跃劲的孩子成绩与习惯已经比较稳定了,而学习困难的孩子似乎已然泄劲不好好努力了。班级里形成了较大的落差,我们做教师的有时会处于一个“分裂”的状态的角色。一边面对优秀的孩子,引领着他们前进;一边更要激励那一部分心猿意马的孩子,让他们回到课堂上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尽力去帮助他们收获快乐和自信。往往此时,我们多少都会有厌烦情绪,急躁情绪,但是我们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不良情绪,平静下来,努力相信他们能变,这个过程有时真的需要耐心与等待。

在本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一年级新入学的小女孩,不肯进班级,大哭大闹,后来竟然躺到刘校长的办公室的沙发上,后来一连数日,刘校长办公,她就在刘校长办公室里玩,不忙了,就和她聊聊天,后来,这个小孩子渐渐地进入班级,和其他的小孩子一样正常地学习活动了。有人问刘校长,说:“这个孩子在你办公室不影响你工作吗?”刘校长回答:“让她喜欢上学就是我的工作啊。”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有无限的可能,她能变好。

看了这本书让我重新的审视自己以往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因为每个孩子都无限的可能,“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将来都会有自己的合适的位置,老师你要相信他们。在小学面对孩子们六年的变化,我想,我们做老师的别说看人家一辈子如何如何,就连孩子六年后发展如何我们都看不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孩子能变好,我们力求合适的方法以及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让孩子变得更好。

我在思考:教育是什么?教育不是让孩子考高分,也不是培养听话的孩子,教育也不是优中选优的选拔,教育是极复杂的工作,是对一个生命的感染、浸润和唤醒,是为了这个生命的幸福人生,是一件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他会更优秀,却只能一天一天慢慢来的事情......所以,我从今天起,对孩子的成长不要苛求,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小差错,不要过于当真,更不要小题大做,多点宽容,多点善待,相信他会成长得更优秀,坚守教育底线,坚守教育信念。

二、为师,我们要恰当地关爱学生

书上第79页写道:“好的教育是‘当春乃发生’的,因而能带来‘润物细无声’的美妙效果。”

是啊,教师能够理解和尊重学生,顺应他的心中渴求,真正在乎他的成长需要,孩子才可能自然接受你的关爱。教育不是硬塞给谁的物品,没有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说一千道一万,也是枉然。

在豁达、平等的学生观越来越明确后,我越来越感到,课堂里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已经不仅仅关于数学,而是更深层的像是在探讨人生。教育、育人,或许点燃他心中的小小火种。或许纠正了他偏差的一点人生方向。孩子们的快乐与不悦很大程度上与老师有关系。凭心而论,大多老师对孩子实施教育的出发点都是希望孩子变好,但结果却不一样,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没有走进孩子内心,少一点尊重与理解。

三、为师,要享受职业带给我们的幸福

学生的童年只有一次,弥足珍贵。老师能够陪伴孩子们走过他的成长岁月是幸运的。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幸福都是一种体验,幸福还是一种重要尝试和积累。教育其实很美,就让它这样美美的延续下去。留给孩子的“小学回忆”,应该是一些伴随终身的良好习惯,是一些人生思维的雏形。

我们努力,让开放性教学在学生心中种下“尊重、分享、严谨、求知、努力”的种子,为他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要追寻和实现的教育目标!

教师需要唤醒、激励、引导,学生同样也需要,而不是一味地命令,可能他们会一时忍受,并可能会去努力,但这种外在的强迫无法使他们坚持多久,而只有内心的动力被唤醒,他们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应该是正常的,我们要做得不是埋怨、责怪、批评、控制,而是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在具体的情境中,帮助孩子体会规则与秩序,学会交往技能。学会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在这一机会中学会“规则与秩序”“学会交流技能”。让我们善待学生的错误。

《教育其实很美》这本书带给我不少思考,读它,让我心静;读它,让我心亮;读它,让我心中充满力量。

作者简介

小学生读书感言-小学生阅读感悟  第5张

翁倩婷

翁倩婷,青年教师,2020年参加工作,兴化市首届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热爱读书和美食,享受旅行,现任教于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曾在江苏省第十三届“行知杯”征文活动中获奖,多次指导学生在省、市级征文活动中获奖。

教育箴言:教育的出发点,是从喜欢开始,逐步到热爱。

学中教,教中学

——读《<论语>里孔子的教育智慧》有感

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 陈鑫

何伟俊主任在书中讲到高层次的师生关系是“同”“学”关系、朋友关系,我在阅读时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理解了“教学相长”的深刻含义。教与学互相增长,通过教授、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得到进步,而且教师本身的水准也可借此提高,教与学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教师需要注重学习与反思,静下心来研读各类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向优秀教师学习、请教,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反思是所有教师都应该重视与坚持的,教师对教学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改进,在学习与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引导、教育学生。

孔子提出的 “因材施教”与“教学相长”其实是紧密相关的,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天资与个性,因此教师必然要留心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教育,要努力做到以学定教,站在学生的视角看待课堂教学,设计出符合学情的教学流程,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思考、进步,学有所得。做课堂上的引导者,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总的来说,学生的反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从中发掘教学的重难点,课堂教学有所依,有所得,能够和学生共同进步。

以《新语文读本》为例,学生写读书笔记,需要完成的内容包括:好词摘抄,好句摘录以及心得感悟这三个部分。我发现学生在摘抄方面问题不大,但在写批注与感想时就无从下手,刚开始时我建议学生看文后的阅读建议,以此为基础写读后感想,但部分学生会直接将阅读建议部分抄写下来,没有产生自己的思考。

为此,我尝试给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先将读书的步骤方法教给学生,一是写批注,学生读书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1.从某句话中我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2.从某句话中我发现主人公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某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二是写感想时,学生的表达能力还需要逐步培养,因此一开始的时候我要求学生用两句话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说清楚起因、经过、结果即可,随后逐渐提高要求:1.概括描述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情节2.主人公的形象描述3.从这篇课文中我能学到什么?(例如勇敢面对挫折,热心帮助他人,珍爱生命,尊重他人等等)4.如果我是文中的某一个人,我会怎么做?

此前我从未总结过做批注、写感想的详细步骤,读书时也很容易浅尝辄止。在教导学生的同时,我发现自己在读书时能够耐心品读一句话,一段文字了,学生在读书写批注、感想时,有了可以参考的切入点。当然,我的方法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教会方法后是否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是否有更好的方法用以引导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要继续学习、反思。

作者简介

小学生读书感言-小学生阅读感悟  第6张

陈鑫

陈鑫,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2021年参加工作,兴化市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现任教于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踏实工作,追求进步。曾在学校硬笔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在省、市级征文活动、竞赛活动中获奖。

教育箴言:教育魅力在于变化,让学生变得更好,让教师变得更好。

文章来源:戴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