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句子(洒脱不羁的图片)

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句子(洒脱不羁的图片)

高三老师暂停讲课让学生欣赏晚霞:太美了,不想他们错过——高考将至,这条温暖的新闻不仅治愈了很多将走入考场的人,也感染到我们这些过去很多年仍被高考紧张支配的人。云南蒙自,一中学高三政治教师为了给学生减轻高考压力,在晚自习上课间隙让学生们出教室欣赏晚霞,还表示晚霞这么美,为什么不给你们看呢。学生们非常喜欢这位老师,还说老师是个特别可爱、特别温柔的人。

是啊,晚霞这么美,为什么不看呢?学生不能变成考试的工具,而失去对生活和身边美好事物的灵敏嗅觉,从题海中探出头来,抬起头来仰望天空和远方,在美丽的晚霞中透口气,本来是多平常的事,在各种高考热血誓师标语背景下,显得那么可贵。网友们很感动,有的说,高三最紧张的时候能遇到这么一个温暖的老师,算是人生一幸事吧。有的说,记得那个夏天,最美不过落日余晖,那时的我们都很努力,仿佛一切疲惫都能被治愈。

也有网友调皮地说,好了同学们,晚霞已经欣赏过了,是不是很美?那今天咱们围绕晚霞,撰写一篇议论文。还有刚才拿手机拍照的同学,把手机都交上来——可见人们对应试教育的记忆多么深刻,看一次晚霞都可能负载沉重的考试意义。学生们对审美和写作的排斥,就是这么形成的。感谢这个老师,让学生看了晚霞,没有负载其他应试考量,没有毁掉学生们对晚霞的审美想象。

赞美和感动的网友,都已经是过来人,或者家中无考生。但愿家有考生时,也能摆脱考前焦虑,为晚霞老师点赞,让孩子喘口气。除了应届考生的家长,谁不希望遇到一个能停下课一起看晚霞的老师呢?晚霞里,不仅有给学生减压的努力,还有一种教育的从容,跳出题海的内卷,向外自由舒展,慢下来去感受自然的美,从而让学生不失去心灵与自然世界、与公共事务丰富的情感连接,不失去审美的能力。

老师心中有晚霞,才会在讲课之余看到晚霞,从而带学生去看。如果老师心中只想着升学率,想着再做一道题,一分几万人,在这最后冲刺的紧张时候,哪会有抬头看晚霞的闲心。老师都年轻过,在那个奔放的年龄都爱过晚霞,但应试这种庞大的机器,高考这个终结性的指挥棒,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很容易泯灭掉高中老师心中与“提分技巧”无关的那些审美追求,形成“高考分数之外别谈其他”的职业性冷漠。没有心中有晚霞的老师,怎么有抬头看晚霞的学生。

老师心中有学生,才会停下课带学生看晚霞。当过学生,陪过那么多学生,知道到了此时学生那根弦已绷到最紧张,需要减压,知道学生虽然闷在教室里低着头,但心中有对天空和晚霞的向往。他们是完整而饱满的人,这个年龄不只为高考而存在。错过了日出和正午阳光,不能让他们错过美丽的晚霞。

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句子(洒脱不羁的图片)

老师心中有教育,真正理解教育对学生的意义,才会在题海内卷的焦虑中慢下来停下来,给教育以晚霞的间隙,让晚霞映入心灵。教育不是把杯子装满,把心灵填满,而是把灯点亮。教育不是让人记住知识点,而是唤起好奇心。教育不是培养一流的考生,而是培养有创造力的一流人才。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只是局限于我们已知的一切,而想象力将包括整个世界中那些未知的一切——不是说不需要知识,知识是我们好奇的资本,意识到无知是需要相当程度的知识的,但教育过程应该给好奇和想象留一点空间。晚霞,也许就隐喻着一种对好奇和想象的包容。

前几天跟几个学生聊评论写作,我没有选择在教室或办公室,而特地选在未名湖畔。后来一个学生说,从一个教室赶到另一个教室上课,校园这么好的景致,平常竟很少“看见”。昨天在《光明日报》上看一个学者反思当下为C刊所卷的“论文人”,盯着C刊发表的学者们,比他们为绩点所卷的学生们“卷”多了。文中一句话很触动我:人这一生,不能活成了证明题,孜孜以求地去向他人、向社会证明自己,而要活成一篇散文,在自由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形散而神不散——是啊,晚霞是散文中常见的意象,无论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是社会人,匆匆赶路中,不能失去看晚霞的能力。活成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散文吧,不要活成证明题和论述题。

曹林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