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安塞腰鼓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安塞腰鼓主要内容

安塞腰鼓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安塞腰鼓主要内容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汉族民间舞蹈。表演可以由几人或数千人一起进行。气势雄伟,表情细腻,令人陶醉。它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鼓。1996年,安塞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腰鼓”是陕北地区一种流行的民间鼓励形式,尤其是在延安的安塞县、衡山和榆林的米脂。它是陕西最有影响力的民间舞蹈之一。安塞腰鼓起源于榆林衡山。明末,由于饥荒和农民起义,安塞人口稀少。现在安塞人从榆林的衡山搬来,也把衡山的腰鼓带到了安塞。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大型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在黄土地上掀起了一阵狂潮,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豪放的性格,张扬了他们独特的艺术个性。在北京、中国首都、香港以及中国各地,它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

大胆粗犷的动作和矫健的舞蹈动作,充分体现了陕北高原人民朴实、勇敢、强大的个性和个性。安塞腰鼓可以由数千人表演。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获得了首届中国民间舞蹈比赛的最高荣誉奖。近年来,曾在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2009年国庆庆典等大型活动中演出,并在日本、德国等地演出。

主要特点:安塞腰鼓是流行于陕北安塞县的民间广场团体艺术。它展示了陕北人民的热血。它是陕北民间艺术中一种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雄浑雄浑、雄浑有力、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流畅、飘逸飘逸、丰收快放、紧张放松、群而不乱、变化多样等特点。安塞腰鼓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管乐和民歌于一体。它关注陕北人民在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民朴实、诚实、现实、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它不仅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且在海外也很有名。它可以被称为“中国的独特”和“中国的第一鼓”。从农村到城市的安塞腰鼓;从黄土高原到河流的南北;从农家院到天安门广场;从自编自演到影视荧屏;从农业运动会到亚运会;从陕北贫困的山谷到世界领奖台。安塞腰鼓以其独特而精湛的艺术传遍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不仅是黄土高原的代表,也是中国和世界的代表!

安塞腰鼓是根据不同的风格和节奏,可分为原始文字和武术。“文腰鼓”轻松愉悦,自然活泼,动作幅度小,与秧歌风格相似;“吴腰鼓”活泼凶猛,粗犷奔放,踢腿、跳跃、旋转动作大,尤其是鼓手的飞行技巧,给人一种勇敢和兴奋的感觉。目前,文武腰鼓逐渐融合,形成了新的风格,安塞的西河口乡和真武洞最具特色。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当地人朴实、诚实的气质和个性特征。特别是在表演中,它将民间武术与秧歌舞蹈动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放松又开放,活生生而不乱,进退有序,气势恢宏,生机勃勃。群众称赞它是“慷慨的公式和硬代码”。

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1日,安塞腰鼓参加国庆60周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群众游行。安塞腰鼓是安塞的三大奇迹之一。编写了冀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第29课和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第14课《安塞腰鼓》。

它起源于几千年后的民间打鼓和祭祀活动。安塞腰鼓可以由数千人演奏,非常壮观。安塞腰鼓是安塞三大奇观之一。安塞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成就:1984年,由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拍摄的电影《黄土地》的摄制组进入了相对封闭的安塞。他们想找到一种与黄土地相配、充满生命动力的民间舞蹈。他们选择了腰鼓。拍摄当天,在晴朗的天空下,150名身穿黑色夹克和长裤、头戴白色羊肚巾、腰戴红色布带的陕北壮士在牛皮鼓的支撑下一起跳舞。他们向前,向后,踢腿,转身,像进入无人区一样四处走动。他们像老虎一样勇敢,像龙一样翻滚。船员们感到震惊和陶醉。最后一张照片拍摄时:当鼓手们从山坡后面冲上来时,他们看到黄沙滚滚,人们恍惚。隆隆的鼓声和150人的吼声交织在一起,就像黄河的吼声和奔腾的马匹。在场的人热烈鼓掌,激动得几乎发疯。从那以后,安塞腰鼓一直在失控地演奏:1986年,安塞腰鼓在首届全国民间歌舞比赛中获得最高奖项;1989年,台湾电影人凌峰在他的故事片《八千里云月》中加入了肆意的安塞腰鼓作为开场镜头;1990年,安塞腰鼓打入首都北京,在第11届亚运会上表现出色。1997年和1999年,安塞腰鼓参加了香港回归、国庆50周年和60周年庆祝活动以及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亚太活动周等重大活动。安塞县现有腰鼓协会140个,腰鼓骨干选手19115人。

文化:如果说悠扬高亢的《新天游》是黄土高原的忧郁诗篇,那么安塞腰鼓就是这片土地上顽强生活的呐喊与奔涌。这不仅是一种民间舞蹈,也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具有浓郁的地方人民生活气息。

表演:“腰鼓”是陕北地区流行的民间舞蹈形式,尤其是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衡山、米脂和榆林。它是陕西最有影响力的民间舞蹈之一。陕北腰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一些主要地区,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一个鼓队,每个家庭都有一个鼓手。它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由于其传播时间长、范围广、参与者多,虽然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动作规律大致相同,但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表演风格和习俗。安塞腰鼓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安塞腰鼓历史悠久。它最初被古代的军事旅用来提高士官士气和传递信息。它用来表达胜利和收获的喜悦。密集的击鼓声、强劲的脚步声、多变的队形和庄严的呐喊声展现了男性的阳刚之气之美,举世闻名。

安塞腰鼓大多采用集体表演的形式,鼓手有几十人(称为“背鼓”或“踢鼓”),多数情况下超过100人。该团队包括长曲棍球女演员、伞头、曼波和曼汉等角色,以及各种小节目,如“驴跑”和“水船”,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民间舞蹈团队。在表演中,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整齐统一,队形变化规范。主要通过鼓手大胆粗犷的舞姿和强劲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了黄土高原男性的阳刚之美。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序和活动习俗。过去,它主要在节日和庙会上表演。一年一度的春节到元宵节是一个集中的活动时间。活动开始前,庙会主席(由各村选举)应首先组织一次祭祀活动,称为“向庙会致敬”:在伞头的领导下,舞蹈队打锣打鼓,吹唢呐,有时还将整只猪、羊和其他祭品带到庙里烧香敬神,祈求诸神保佑好天气、国家和平和人民和平。然后踢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