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弗吉尼亚伍尔芙名言,弗吉尼亚伍尔芙

弗吉尼亚伍尔芙名言,弗吉尼亚伍尔芙

弗吉尼亚伍尔芙名言,弗吉尼亚伍尔芙  第1张“一个女人要写作,她必须有钱,有一个她自己的房间……”当我们谈论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我们会谈些什么?伦敦的街道、肯辛顿花园、布鲁姆斯伯里,还是她在生命尽头自沉的乌斯河……在其名作《一间自己的屋子》中,伍尔夫从女性意识的视角出发,探讨女性进行文学创作必要条件的这段话,无疑成了她生后最著名、最能代表她的格言。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表述中隐含着并不简单的哲学,伍尔夫以诙谐的笔触,调侃了女性的现实处境,抨击了对女性的制约与掌控,表达了自己对性别政治睿智而犀利的观察与评判。

时至今日,“自己的房间”仍然是女性独立意识和自由思想的重要象征。

1941年3月28日,弗吉尼亚·伍尔夫走进家乡的河流,选择结束她传奇的一生。80年后的今天,作为20世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和女性文学先驱,伍尔夫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她对女性生活状况的洞察和对社会和写作的批判似乎更加深入人心。她一生中几乎所有的小说都被拍成了电影。她的书穿越海洋,成为遥远东方女性的文学圣经。“女人应该有自己的房间”也成了贴在她身上的标签。我们知道,作家也在努力寻找自己——尚未充分表达的自我。这不是伍尔夫所说的“未开发的部分”吗?只有阅读本身才能做到这一点?

当前,女性真实生活状态的转变给女性写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群女性作家以一种高度认可的态度从文学的边缘走向了文学的中心。女性已经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和其他文学奖项领奖台上的常客。随着伍尔夫的女作家们不断拓展自己的生活,她们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女性。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伍尔夫被崇拜者奉上了祭坛,在大众传播领域几乎被抽象为一个“小资产阶级教母”的单薄形象。她的逐步神话包括引用和偶像化的过程。这些令人遗憾的误读和虚假崇拜是真正阻碍我们接近女性作家的障碍。

弗吉尼亚伍尔芙名言,弗吉尼亚伍尔芙  第2张对此,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和龙认为,在女性意识已成为热门话题的今天,“一间自己的房间”这一意象再直观不过。它通俗易懂,对伍尔夫的误读,与对杜拉斯、萨冈等女作家的误读一样,较多地反映出人们对女作家们的关注点,始终难以脱离她们极具色彩的个人经历和惊世骇俗的文学主张上。相比之下,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作品,不管具有如何的文学地位,也免不了与其他很多现代派作品一样,因为叛逆传统文学范式,显得深奥晦涩,对读者的阅读造成不小的障碍。但这些并不能说明,我们离真实的伍尔夫渐行渐远,如果从国内伍尔夫专业研究的角度来看,对她的认识与探讨,这些年已超出了意识流、女性意识等几十年前的旧命题,正向伍尔夫的接受美学、视觉艺术、生命诗学、文学场、文学团体研究等纵深视角开掘。

正是这种不寻常使伍尔夫成为偶像

1882年,伍尔夫出生在伦敦的一个文学家庭,年轻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和女性文学的先驱。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整个伦敦文坛的核心人物,也是著名文学团体布卢姆斯伯里的成员之一。她最著名的小说,如《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奥兰多》和《海浪》,不仅在世界上畅销,而且多次被拍成电影。根据她的传奇人生,妮可·基德曼主演的电影《瞬间》也获得了奥斯卡奖。

弗吉尼亚伍尔芙名言,弗吉尼亚伍尔芙  第3张伍尔夫把艺术看得高于一切。不过,她每完成一部作品常会出现类似精神崩溃的病兆,性格多变的她经常在脸上折射出内心的痛苦。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她的每一次发病,都有丈夫伦纳德在身边无微不至的照料,这无疑是她创作生涯中最大的幸运。

在她的演讲集《一个人的房间》中,伍尔夫说:“成为别人的伴侣,与他人平等,为更高的目的影响世界,这没有什么高尚的。做自己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已经在伍尔夫的青年时期开始形成,正是这种“成为你自己”的内在动力,使伍尔夫能够坚定地走上意识流文学和女性思想表达的艰难道路,即使在当时女性地位仍然很低的英国社会也是如此。

弗吉尼亚伍尔芙名言,弗吉尼亚伍尔芙  第4张《弗吉尼亚·伍尔夫:存在的瞬间》一书披露,早年遭受同父异母的兄弟的性侵犯,让弗吉尼亚·伍尔夫潜意识里根植了对男性的反感,而这种创伤性的应激反应,伴随了她的一生。然而,也正是这种异乎寻常造就了偶像般的伍尔夫,也成为了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部分。其实在伍尔夫的青年时期,她不仅敢于直面自己的精神危机,而且敢于批判自己的偏执和对自己所属阶级进行反思。在她的早期笔记《卡莱尔的房子和其他素描》中,她把自己思想深处的偏见一一写了出来,有评论认为,她是她自身最“恶毒”的批评家。这才是才华横溢的伍尔夫,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内容早已渐渐消失在那个讨人喜欢的伍尔夫的神话之中。

她是伍尔夫,不是达洛韦太太

年轻的伍尔夫出生在正确的时间。

当时,西方正处于文学革命的开端。哈代和高尔斯华绥的写作开始受到挑战;尤利西斯被宣布为禁赛;海明威的故乡不详,他仍在绞尽脑汁想如何成名。。。敏锐的伍尔夫抓住了文学浪潮的潜在变化,很快意识到叙事革命的必要性。

她认为,现实主义已经不能准确地描述时代变迁中人们内心的巨大变化。1922年,在《艺术的窄桥》中,伍尔夫第一次大胆地思考:“未来的小说可能是一种诗意的、戏剧性的、非人情味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在一篇关于现代小说的文章中,她把作家的任务从写作时代转向了内心世界的写作,并提出“作家应该用锋利的钢刀将印象深深地刻在心中,描绘出变幻莫测、不可言说的人类内心精神”,这是她意识流小说创作风格确立的精神源泉。

弗吉尼亚伍尔芙名言,弗吉尼亚伍尔芙  第5张2002年,借助伍尔夫的长篇小说《达洛维夫人》,由史蒂芬·戴德利掌镜的电影《时时刻刻》把三个时代的女性——1923年的伍尔夫、1950年的家庭主妇劳拉(《达洛维夫人》的读者)、2001年的纽约女性克拉丽莎(“达洛维夫人”的现代化身)巧妙地串联起来。这个仅仅发生在一天内的故事把从过去到现在女性渴求独立又身陷困境的矛盾内心表现了出来。而它的原作、获普利策奖的小说《时时刻刻》和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也因此而进入了大众视野。

在伍尔夫的小说中,达洛韦夫人是一位生活在尊严中的富婆。在内心深处,她怀疑这种只有酒和琐事的生活。克拉丽莎——达洛维夫人未婚时的“我”总是跳出来提醒自己,她也是一个关心社会问题的女孩,并与她的前卫朋友莎莉讨论如何改变世界。

“每次聚会,她都觉得自己不再是自己,而是变成了什么样的人。”“达洛韦太太参加了许多聚会,但渐渐地消失了。她一次又一次地在怀疑和看似美丽的现实之间挣扎。”。在《达洛维夫人》中,伍尔夫写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开场白:达洛维夫人说她想自己买花。一个一直被婚姻和社会侵蚀的女主人公形象诞生了。克拉丽莎年轻时在卧室里哭,因为她被称为“真正的家庭主妇”,但结婚多年后,她看着邦德街上的各种商店,对自己说:“就这些。”就这样,充满活力和洞察力的克拉丽莎消失了,并逐渐成为她过去最不愿接受的“家庭天使”。

弗吉尼亚伍尔芙名言,弗吉尼亚伍尔芙  第6张达洛维夫人到底没成为伍尔夫生活的主旋律。伍尔夫与同时代女性相比是耀眼甚至是“出格”的,她的一生除了不停顿地写作,还做过出版人,她四处演讲宣传女性的自我价值……尽管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带有显著的自我投射,但《达洛维夫人》则更多地被评论界认为是为了唤醒她同时代的女性同胞而作。那个时代,身处巴黎的 “迷惘一代”正大肆渲染享乐与身体的疲惫,弗吉尼亚·伍尔夫就写出了深入描绘人心底种种幽暗流动的名作。她的写作显示出了与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的毅然诀别。在19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