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生活随笔 > 形容共患难的诗句_共患难的诗篇

形容共患难的诗句_共患难的诗篇

事业和爱情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因为性别和社会角色的分工,以及在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女子只能在家相夫教子,于是爱情就成了女性的事业,而男儿志在四方,男人需要齐家、治国、平天下,事业就成了男人的首要追求。但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在爱情和事业上都有受挫折的时候,这时往往会产业一种哀怨的情绪,女子爱情受挫,就会有闺怨,那么,男人事业受挫,又会是何种心情呢?

形容共患难的诗句_共患难的诗篇  第1张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这是一首在特定的政治斗争环境中所触发的抒情诗。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在会宁殿驾崩,太子李诵(唐顺宗)即位,改年号永贞,重用王淑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以宦官为主的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的镇压。革新派首领王叔文、王伾在贬所被赐死。主要成员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分别贬谪为边地州郡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初(公元815),柳宗元与刘禹锡、韩泰、韩晔、陈谏等五人才被召回京城。他们回到长安后,没想到还是不为朝廷的权贵所容,竟再次把他们贬到更荒远的边地。只不过这一次,他们的官衔从司马变为了刺史,表面上是升了官,实际上是明升暗贬。

这五人之中,柳宗元是柳州刺史,在今天的广西柳州;韩泰是漳州刺史,在今天福建漳州;韩晔是汀州刺史,在今天福建汀州;陈谏是封州刺史,在今天广东封川县;刘禹锡是连州刺史,在今天广东连县,这些地方在当时都属于边荒之地。当年是携手共进的战友,此刻是患难与共的难友,共同进退,同喜同悲这么多年,这五人早已是生死与共的朋友了。所以,柳宗元一到柳州,马上就给朋友们群发了这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形容共患难的诗句_共患难的诗篇  第2张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第一句“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诗人长途跋涉来到柳州,不做片刻休息,立刻登楼远眺,只见海天连接,一片空旷荒凉。面对眼前的景象,诗人遥望朋友们的贬所,思念的愁思也如海天般辽阔,茫茫无涯。这样辽阔的意境和这样深厚的情意,诗人用登楼的意象表达出来,让第一句就有了摄人心魄的感染力。在中国古代,登楼的意象意味着排解苦闷,如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登楼赋》中就写道:“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表达自己无家可归,壮志难酬的苦闷。诗仙李白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也说:“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用借酒浇愁来排解怀才不遇的苦闷。这些诗都是用的登楼的意象,柳宗元的这首诗也是如此。诗人来到柳州这边荒之地,内心忧愁惶恐,本想登楼解闷,但当看见无边的荒凉,想起有着同样遭遇的朋友们,以及自己生死未卜的人生前途,积郁的愁思不仅没有消解,反而喷涌而出,与海天弥漫在一起,这就是“海天愁思正茫茫”。这两句诗,意境辽阔大气,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并为下面诗句的逐层抒写展开了恢宏的画卷。

形容共患难的诗句_共患难的诗篇  第3张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这是写诗人收回远眺的目光,看见了自己所处环境的真实景象。疾风骤雨,风摧荷叶,暴雨随风斜下,无情地敲打着爬满薜荔的墙壁。这样的近景描写细致传神,狂风暴雨令人震撼。但这并不是诗人想要表达的,芙蓉与薜荔在暴风雨中的坚挺给诗人心灵带来的震颤才是诗人要说的。因为在中国古代,芙蓉与薜荔是美的象征。屈原在《离骚》中说:“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又说:“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芙蓉与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高洁。芙蓉出水,干风何事?而惊风却要乱飐;薜荔覆墙,无碍于雨,而密雨偏要斜侵。雨骤风狂,红消翠减,这怎能不让人愁思弥漫!在这里,芙蓉与薜荔并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被诗人比喻成单纯而充满理想主义的文人;惊风与密雨,则是险恶的政治风暴!这样一来,这一句诗就不是单纯的写景了,而是景中有情、境中有意、赋中有兴,情景交融。

形容共患难的诗句_共患难的诗篇  第4张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诗人看着眼前的风雨,想着自己处于困境之中,自然联想到好友们的处境又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可是,“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抬头只见重峦叠嶂,树林茂密,遮断千里之目;俯瞰只见江流滚滚,曲折蜿蜒,好似九曲回肠。“岭树”和“江流”两个词,不但对仗工整,而且同是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角度各不相同。但是,无论是俯视还是仰视,无论水路还是陆路,都无法看到朋友们的身影,这真使人愁思无限。这一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上实下虚,虚实相对,以“岭树重遮千里目”对“江流曲似九回肠”,就显得格外蕴藉,也格外凄凉。

形容共患难的诗句_共患难的诗篇  第5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彼此既然看不见,那自然想到要互访或互通音讯,以寄托相思了。然而,“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站在高楼放眼望去,陆路崇山峻岭,水路曲折蜿蜒,在这样人烟稀少、交通困难的地区,不要说互访不容易,就是互相通信,也很难办到啊!这就是“犹自音书滞一乡”,这一句真让人感到悲哀,可是,真正的悲哀并不是结尾这句,而是上一句“共来百越文身地”。如果你们在长安,而我在柳州,山高路远,音信不通也就罢了;如果我们是普通朋友,只是一般的交情,音信不通也就算了,可我们偏偏是多年患难与共的挚友。我们一同被贬岭南蛮荒之地,明明近在咫尺,却只能相思、相望而不能相见,不能相互安慰、相互鼓励,这才是最大的悲哀!诗人先用“共来百越文身地”铺垫,再用“犹自音书滞一乡”一转,既突出了整首诗的悲剧色彩,又呼应了题目中的“漳、汀、封、连四周刺史”,让人不禁赞叹诗人手法高明,妙笔生花。

这首诗,语言清丽,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诗人从第一句登高楼远眺,思念患难与共的挚友,写到最后一句只能相思、相望,却不能相见的惆怅,一步步递进,一层层抒写,将思念患难朋友却又不能相见的哀怨与悲凉,写得深切而委婉。

形容共患难的诗句_共患难的诗篇  第6张

柳宗元

可能有的读者读过这首诗后,会觉得柳宗元太脆弱、太哀怨。也许还会有人拿他与同时被贬的刘禹锡相比。看人家刘禹锡嬉笑怒骂“前度刘郎今又来”,是何等的意气豪迈,相比之下,柳宗元也太感伤了吧!但是人的性格天生就是不同的,刘禹锡性格豪迈,他的性格和他的诗一样,百折不弯,所以被称为“诗豪”,而柳宗元性格敏感脆弱,他的性格使得他常与孤独相伴,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写出《江雪》中流传千古的“千万孤独”。

柳宗元确实感伤,但这并不是他性格的全部,韩愈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载的一件事就展现了柳宗元的另一面。朝廷因为刘禹锡的玄都观桃花诗锋芒毕露,明显透着不服气,所以准备重重惩罚他,把他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也就是现在的贵州遵义,在当时那可是九死一生之地,人去了往往就回不来了。柳宗元得知消息后,流着眼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柳宗元对刘禹锡的遭遇为何会感同身受,极力维护?因为当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的时候,他的老母亲就死在永州,所以,他不忍心让刘禹锡再遭同样的厄运。

形容共患难的诗句_共患难的诗篇  第7张

柳宗元《江雪》

就是这个被人们认为感伤、脆弱的柳宗元慨然上书朝廷,要求与刘禹锡对调,自己去播州,让刘禹锡去柳州,义无反顾,虽死无恨!柳宗元的义举感动了朝廷的官员,这才把刘禹锡改派到条件相对较好的连州。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生死关头敢于挺身而出,具有英雄气概的柳宗元。

而他的这首群发给朋友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表达出的对患难朋友深切思念的情感,在千百年的流传中,在余韵袅袅,余味无穷中成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