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生活随笔 > 李白含梦的诗句有哪些(李清照含梦的诗词)

李白含梦的诗句有哪些(李清照含梦的诗词)

唐代诗人,大多数是郁郁不得志的,可能他们在民间是全民偶像,但是在仕途官场往往不尽人意。#李商隐#

李商隐亦如此。

唐代后期,李商隐虽有沉博绝丽之才,却一生沉沦幕府,郁郁不得志,终于过早地离开了人间。

李白含梦的诗句有哪些(李清照含梦的诗词)  第1张

李商隐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高祖李涉做过县尉(从八品)曾祖李叔洪进士出身,做过安阳县尉和县令(正六品),祖父李俌做过邢州地方录事参军。父亲李嗣,做过获嘉(今属河南)令。

李嗣在江南充任幕僚时,英年早逝,家道中落。父亲去世那年,李商隐刚十岁,就从江南待母返回郑州,从此门庭冷落,生计艰难。“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依之亲”,就是当时家境的真实写照。

李嗣牛前十分重视家庭教育,李商隐和他的两个姐姐一个弟弟都早早地接受庭训,认真读书习字了。李商隐作为李家的长子,其父母对他更是寄予厚望,严于要求。因此,李商隐从小养成了刻苦攻读的习惯。由于生性聪颖过人,读书能过目成诵,七岁起就练习作文。

据他的《上崔华州书》自述:“五年读经书,七年弄笔砚”,可见其早熟的程度了。丧父以后,李商隐开始了孤贫的生活,但他仍然坚持攻读。为了担负起撑持门户的长子重责,他把劳作与读书结合起来。他一方面出去找些事做,帮人家做缮写抄录书籍的杂务,这样,一则可以获取报酬,同时也可乘机阅读大量书籍。经他抄写过的东西,都记在他的脑海中了,这对他日后走人仕途、搏于科场很有裨益。

李商隐在读史通经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独立思考、大胆怀疑的批判精神。他不是一味盲目地尊贤信古,把古圣贤的嘉言路行作为宗教信条来信奉,而是批判地吸收,化为自已的东西,为自已所用。

李商隐从小就这样具有独辟蹊径的创新精神、不随波逐流的独到见解,为他日后的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李商隐十六岁开始创作活动,除了写古文外,还写了不少诗歌,如《陈后宫》、《览古》、《隋师东》、《日高》等。内容主要是咏史寄情,借古讽今,发表政见,鞭挞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

李商隐初涉社会之时,正是晚唐朝廷政局动荡、朝纲不振之日。唐穆宗听信方士妄言,吞服金丹而崩后,继位登基的敬宗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暴君,大权旁落,宦官专权,不到三年,敬宗就被宦官刘克明所弑。接着文宗依靠一场激烈的官廷政变才夺取了帝位,但宦官专权的祠面非但没有改变,且愈演愈烈。文宗受制于家奴,一无作为。此外,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争权夺地,兵变频仍,战争连绵不断,人民苦不堪言。

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李商隐入令狐楚幕,跟令狐楚学写今体章奏。由于李商隐具有较深的古文功底,没有多久,他的四六骈体章奏就青出于蓝了。正如他自己所说:“有请作文,或时得好对切事,声势物景,哀上浮壮,能感动人。”李商隐很快就成了当时记室中的后起之秀,以至时人皆仰慕其才,把得到李商隐的亲笔手书引为极大的荣耀。比如,太尉牛曾孺死时,天下设祭者百数处,盛况空前。但后来他的家人却说:吾家太尉之死,有两件事可称为不朽。一是有杜司勋为他作的志,二是有李商隐为他写了奠文。由此可知,李商隐的今体骈文多么为时人所重了。

初入仕途,李商隐富于政治热情,政治诗的创作颇有成就。文宗大和末年,皇帝任用宰相李训、郑注等入,企图一举消灭宦官,结果事泄失败,李训、郑注等许多朝廷要人被宦官杀害,史称“甘露之变”。血气方刚的李商隐目睹朝廷陷入危机,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忧愤填膺,写下了《有感二首》、《重有感》、《故番禺侯以班罪致不辜事觉母者他日过其门》等,有力抨击了宦官当道、藩镇割据的反动势力,反映了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时期。

从唐文宗太和二年李商隐开始应举到开成二年(837年)得中进士,整整十年中,他除一年依于崔戎府下外,其余时间一直在令狐楚幕下。他一面充任记室,应酬事务;一面读书创作,四处奔波,干谒行卷,积极投入科举考试。他虽然才华出众,但在科场搏斗中,却屡试屡败。其中主要原因是受权贵的排挤。陷入党争之祸,使他遭受多次的严重打击,以致心身俱伤,疾病缠身。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心理从此占了上风。这种思想情绪也经常反映在他的诗作中。

开成二年,由于令孤楚的儿子令狐綯的推荐,李商隐终于得中进士。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如此恩惠,是他一生中的大幸;然而也正因为此,却又带来了一生中最大的不幸。

李白含梦的诗句有哪些(李清照含梦的诗词)  第2张

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正是朝中党争十分激烈的时代。牛、李两党之争对整个朝政起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两党之间互相排挤、互相打击,“党同伐异”决定着众多官员的荣辱得失,左右了整个封建帝国的命运。李商隐虽然对两党之争十分厌恶,更无意卷入,但由于长期在令狐楚幕下,又得到极大恩惠,政界人士把他划入令狐楚所属的牛党,也在情理之中。

不幸的是,就在李商隐中进士的同年,令孤楚猝然长辞于世。

令狐楚一死,李商隐失去了幕职,只好另谋出路。不久,他转人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幕下。王茂元在当时是李党人,李商隐投靠王茂元就触犯了朋党的戒律,被牛党人视为“放利偷合”、“忘恩负义”,招致令狐綯和其他牛党人的忌恨。

其实,李商隐人王茂元幕,毫无结党意识,也不是为了政治上得到李党的提拔,而是为了寻求与王茂元女儿爱情的圆满结合。在登进士第前,李商隐长期居住在东都洛阳。在此期间,他就认识了王茂元的小女儿,并与之深深相爱了。他在《无题二道》中,描写了他们两人心心相印的恋情:“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李商隐为了求得这一姻缘,便来到王茂元幕下,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王茂元既把李商隐视为上宾,也就心甘情愿把美貌贤惠的小女嫁给了他,使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实现了李商隐梦寐以求的愿望。但由此,牛党人士对李商隐的忌恨更添三分,想方设法对他进行报复。

到了开成三年吏部要举行博学宏词科试,李商隐旋即赴长安应试。唐制规定,进士及第以后,未经吏部试,不能授官。必须经过博学宏词科考合格,由吏部授官职,方可出仕做官。

这次科考,李商隐成绩优秀,吏部已经录用。但等到铨拟注官上报中书省时,却被驳回。原因是中书省的当权者认为:“此人不堪荐用”,就把李商隐的名字一笔勾销了。吏部已经录用而遭中书省驳回的情况是很少见的,何况没有说明任何理由。从当时两党之争的客观情况看,唯一的可能就是令狐綯和其他牛党人士从中作梗。

遭此严重挫折,李商隐对仕途的艰险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有了切身的体会。他从长安回到泾原王茂元幕后,心中十分苦恼,郁郁寡欢,常常临城楼极目远眺来宽释胸中的郁闷,驱赶心中的阴云。

开成四年,李商隐终于通过了吏部考试,授言秘书省校书郎(九品),此官品位虽低,但属清要,升迁的机会较多。朋党势力仍然不肯放过他,不到一年,他又被放到地方上去,担任虫农县尉,从清职降为俗吏。在弘农县任职时,又因为对一件案子与上司孙简发生冲突,差点丢了官。在这一事件中,李商隐不愿迁就孙简,以挂冠而去的方式进行强烈反抗。

就在这时,朝廷任命姚合接替孙简的职位。姚合也是一个文人,早就仰慕李商隐的文学才华。他一上任马上写信给李商隐,请李复职。盛情难却,李商隐只好重新回去就任弘农尉。

尽管姚合对他很信任,二个关系比较密切,但屈居县尉终非诗人心恶,他的远大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会昌二年(842年),李商隐再次参加吏部考试,重入秘书省为正字。

而对两党的明争暗斗,李商隐深感小小的九品京官难以自处。他无意介入朋党之争,又不得不周旋于两党之间,结果牛、李两党都对他持怀疑不满态度。面对如此尴尬的境地,他想起了历史上破镜重圆的故事:南朝陈将要灭亡之时,太子舍人徐德言与他的妻子乐昌公主不得不分离,临走前他俩打破一面镜子,各持其半,并约定,以后凭镜子相会。陈亡后,徐德言得知,乐昌公主已经嫁给杨素。后来,徐德言看到一个白发老人拿着乐昌公主所持的半面镜在市场上出售,就把老人带回家中,拿出自己所持的半镜与之相比,正好投合。于是他题诗一首给老人带回。诗日:“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乐昌公主看到题诗,悲拉不食,思念旧夫。杨素见状就只好答应她回归徐德言,但也要公主即席赋诗。公主沉吟良久,说道:“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哭啼俱不敢,方信做人难。”

李商隐想想自己眼下的处境与乐昌公主很有某种相似之处:他原受牛党人士恩惠,后又得李党人士垂爱,现在既遵牛党的嗤鼻,又不敢再轻离李党,只党啼笑皆非。他只能态度吸味,新贵旧贵都不好得罪,为难之至。

李商隐在这种难堪的境地为官不足一年,他的老母亲去世了。于是他随即去官服丧三年,直到会昌五年(845年)十月才入京复官。不久,武宗皇帝驾崩,宣宗皇帝即位,朝政又一次发生剧烈变化,牛党得势,朝中李党人士逐个受贬,被逐出京,政治风险越来越大。李商隐自知经不起这风浪的冲击,也没有擢拔重用的可能。不如早点避而远之。于是他决定随郑亚到遥远的岭南去做幕僚。

宣宗皇帝登基以后,罢黜了李党首领李德裕的相位,先后任用牛党人士白敏中、令孤絢为相,对武宗时期的政策一概加以否定,朝政更加黑暗。

大中元年(847年)二月,郑亚被牛党从给事中的位置上赶下来,出为桂州刺史、桂管防御观察使。

郑亚十分器重李商隐,到桂州后就请他掌书记,不久又擢为支使,委以重任。但好景不长,郑亚很快又受牛党的进一步排斥,朝命贬他为循州(今广东惠州市东北)刺史。李商隐这次就没有再与郑亚同赴循州,他离开龄南返回长安,与家人团聚。

李商隐这次赴桂州幕将近两年,虽然政治上一无建树,但对他的文学创作却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两年成了他一生中文学创作最有成就的高蜂时期。流传至今的诗文中,有八十多首诗、二百多篇文章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他的文学作品更加享誉文坛,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咏史诗流传全国,受到儒林文士们的一致推崇,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派。

大中二年秋末,李商隐回到长安。这时,才学远不如他的旧友令狐綯受宣宗的恩宠已极:他已经充翰林学士,第二年又正式拜相,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新贵。李商隐本无朋党之见,希望与令甄綯修复扣好,得到他的援引。回长安不久就去令狐綯家拜谒,然而主人避而不见。

李商隐只得从新参加吏部考试,一切又要重头开始。后成为周至尉。

李商隐任周至尉不久,褐见京兆尹,尹留李商隐代参军事。半年后,他见令孤綯不会原谅他,留在长安也不会有发展的希望,就又一次去过幕僚生涯。这次聘他的是武宁军节度使卢宏正,幕府在徐州。

同在桂林一样,府主卢宏正十分器重他,待之以很重的礼遇。因此,在徐州的一年多里,李商隐的心情比较好,也写了不少高质量的诗歌。这些诗音节古雅,情景潇洒,神味浓郁,可称上乘之作。比如《题汉祖庙》。

当李商隐似乎见到了前程初露曙光,内心充满希望的欢欣时,厄运又不期而至。大中五年春,十分信赖李商隐的府主卢宏正突然病逝!李商隐只好离开徐州另谋出路。是年七月,梓州刺史、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聘他为节度书记,李商隐又转人梓州幕。正在这时,他的温柔美丽、风雨同舟十多年的妻子王氏也病逝了,诗人遭到了平生最大的打击。从此,他阴云密布的精神上又平添了追念亡妻的伤痛,直至生命结束,他总是触景生情,悲从中来。他的诗篇中悼亡之作与日俱增,如《宿晋昌亭闻惊禽》、《夜冷》、《西亭》、《房中曲》等。

处理好妻子的后事,李商隐踏上赴四川梓州的征途。他的内心空荡荡的,仿佛是无根的浮萍。妻子死了,幼小的儿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没有家庭的温暖和牵挂了,只在靠回忆过日子。路越走离家乡越远,天气也越冷了起来,深秋的季节却下起了大雪,所带的衣服又不足,诗人住在大散关的旅店中,寒气逼人,从外到内凉透了!每天晚上总是梦见妻子正在像往常那样,坐在织机旁,给他赶制寒衣,醒来不禁潸然泪下。在这种情景下,李商隐写下了《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大中九年末,柳仲郢调任吏部待郎,李商隐也随之离开梓州回到长安。第二年春,充盐铁推官,因而有机会作汀南之游。公务之余,他畅游扬州、金陵的胜景,写了不少关于江南特色的抒情诗。

大中十二年,李商隐罢盐铁推官回到郑州故乡闲居时,已经四十七岁。年龄虽然不大,但经多年的颠沛流离和长期的精神折磨,他已病体虚弱,药饵不断,挣扎在死亡线上了。稍有情神,他便翻阅整理过去的诗文,回顾自己坎坷的一生,漂泊不定,壮志未酬的辛酸时时泛上心头,发出“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春日寄怀》)的哀叹。不久,诗人怀着“匡国”无门,“夙心”雅遂的悲愤,寂寞地死去了。留下了一首总结自已一生的代表作,让后人揣摩玩味: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湖蝶,望帝春心托杜鸱;沧海月明殊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白含梦的诗句有哪些(李清照含梦的诗词)  第3张

李商隐流传至今的文章就有八百多篇,诗歌约六百首。他的诗词不仅在内容上反映了晚唐时期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写得沉郁深厚,在艺术上也有重大突破,自成一体,对唐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国诗歌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彪炳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