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去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趣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去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趣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去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趣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第1张

林青霞在书店前。

去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趣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第2张

高克毅致送林青霞的贺卡。

□ 金圣华

3 觅名师

2004年12月,苏浙同乡会的餐桌上,坐着张乐乐、我、还有林青霞。由于料想不到的原因,促成这次聚会,而这次餐叙,把原本已经断线的两端,又连接在一起了。

张乐乐,一个热心的朋友,当年曾是活跃于电影圈的娱乐记者,跟许多大明星相熟,包括张国荣,林青霞等巨星。后来嫁到美国去了,由于想念香港,时常找机会回来跟朋友叙旧。那年年底,香江才子黄霑因病逝世,12月5日在香港大球场有场追思会,乐乐特地从加州赶回参加,在会前,这位我与青霞之间原先的穿针引线人,又把我们俩给联系上了。

是因为怀念黄霑,青霞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沧海一声笑》,这篇文章,题目取得非常好,既是《笑傲江湖》主题曲的名字,而曲中的词句,如“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事知多少;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又确是填词人一生的写照。原来,青霞从一开始,就是为文章点题的能手,多年后,她屡次为好友江青设想书名,如《点点滴滴》《我歌我唱》《念念》等,这种特殊的才具,早年已有先兆。

从2005年开始,我们又时相过从,然不再拘泥于定时定候的相聚,而是采取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方式,譬如,在半岛饮茶,相约去看电影,看画展,逛书店,听演讲等。这时候,青霞虽然已经在文坛上跨出一小步,但是仍然谨慎谦逊,抱着毕恭毕敬的态度,到处虚心求教。写完一篇文章,她会传给高中同学,各地友人等旧雨新知看,把就近或远在上海、台北,甚至美国的反馈意见收集起来,悉心揣摩,努力求进。当然,她也会向相识的文坛中人一再讨教。以下,就是一些她当时搜罗所得的写作窍门。

有一回,她向倪匡请益。饭局上,这位科幻小说达人对着大美人说:“文章只有两种:一种好看,一种不好看。”说毕,这位可爱老顽童的圆脸,嘎嘎嘎地笑开了,就像一团绵绵的南瓜蓉。听了这番似平凡实高妙的言论,青霞倒是铭记在心,以后无论写什么,总是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写得枯燥乏味闷煞人!

又有一回,青霞说,林燕妮曾经表示:“写文章开头跟结尾最重要,中间随便写写就可以了。”那到底该怎么起头,怎么结尾呢?这就是问题所在了。记得爱尔兰裔日本作家小泉八云好像曾经说过,写文章,起首就像一条河,你在河道的任何一段跳入都可以。至于结尾,几年后青霞认识了董桥,向他请教写作之道,董说:“想在哪里停,就在哪里停。”这些高人的指点,对初出茅庐的新手,倒是有些讳莫如深的。

另一位名家的妙诀,分为宏观的和微观的两种。先说微观的,她告诉林:“文章写完,要像雕塑一样,去掉多余的字,尤其是‘我’字,千万不要写‘我觉得’,‘我很荣幸’,‘我很庆幸’这样的句子!”这个容易遵从。至于宏观的,她劝谕林写作前,“最好先画一个表格,写上年份,事件,表达你的价值观等等”,她自己的文章,常以大时代为背景,富有历史观。那么,青霞怀疑,自己是否得先在书斋里埋头苦读若干年月,才能开始动笔呢?

张大春告诉林青霞,“写别人没有写过的,自己的故事”,这倒是最适合的方式,青霞的故事,有多少人传过,听过,但都是道听途说言过其实,让当事人自己现身说法,不是最引人入胜吗?因此,小思认为:“青霞的圈子,青霞的经验,是旁人无法企及的”,所以该写她圈子里自己最熟悉的,独一无二的经验。

然而,材料有了,该怎么书之成文?记得青霞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请一位她在文化之旅中认识而当时身在美国的教授审阅,谁知道教授一改之下,添加了许许多多四字成语,形容词句,乍看,还以为是哪一本教科书中的招牌抒情文,彻头彻尾跟青霞的原作分了家。这光景,就好比一向打扮素净的姑娘,忽然穿金戴银,花枝招展起来,左看右看都不像她!

青霞在踏上文化之旅的初阶,的确时常躬身自省,反复思量,摸索着一条最适合的路子,她既怕自己才学不足,又恐文笔不济,这时候,她最需要的是增强自信,尽情发挥。因此,我开始介绍一些名家的作品给她看,例如杨绛、林文月、季羡林的散文。这些大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豪华落尽见真淳”,他们下笔,不在乎寻章摘句,不在乎精雕细琢,而是以最最恳挚的态度,直抒胸臆,将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感,通过纯真的言语,如实表达出来,因此最能触动人心。看了这些名家的文章,青霞开始感悟,觉得非常踏实、舒坦,原来,好的文章可以这样写的,恰似真正美丽的人,未必需要涂脂抹粉,锦衣罗裙一般。

除此之外,我也尽量将一些在自己人生旅途上,曾经对我从事翻译和文学创作多番提点,引领,协助,支持的前辈先驱,一一介绍给青霞,希望她也能从中得到滋养,有所裨益。

于是,就衍生了青霞与名家之间,日后种种隔空相遇,隔代求教,千里寻访,香江会晤等文坛佳话了。

4 结奇缘

早上打开手机,看到青霞隔夜用WhatsApp传来的讯息,怎么这么多照片?再一瞧,直叫我喜出望外!终于找到了,这使人望眼欲穿的“历史文献“!

这是一张卡片,透明的卡纸上,印着一束束优雅的紫蓝花,由片片绿叶衬托着,显得雍容高贵;花朵旁有翩翩蝴蝶在飞翔,蝶衣缤纷,闪着华光。花蝶围绕着一串字体精美的句子:“Kind hearts,like garden flowers, bring grace and beauty to our world.”(温婉的心灵,恰似园中的繁花,为世间带来优雅与美善!)

这张卡片的来历,得话说从头。

早在2005年跟青霞再次相聚时,我就把散文大家暨翻译界前辈高克毅(笔名乔志高)先生率先介绍给她认识。以往,每逢高先生5月29日生日的时候,我都会寄一张贺卡给他,上面写满了我班上学生的贺词,这些学生读了高先生翻译的《大亨小传》,都对他仰慕万分。那一年,我特地请青霞跟我一起写张卡片,遥祝高先生“生日快乐”。青霞一向最崇敬长者,当下高高兴兴地签了名,还找出自己最漂亮的照片以及所主演《红楼梦》的碟片,给高先生寄去。

当时高先生年届九三,毕生爱侣梅卿夫人已于2003年去世,老人独自居住在佛罗里达冬园镇的“五月花”养老社区中,生活落寞孤寂。那一阵,我差不多每星期都打电话过去问候。一天,电话那头传来久已不闻的欢笑声,老人说:“啊呀!我收到了林青霞的照片,好美!”他兴冲冲接下去:“这可是我这一辈子第二次收到明星照呢! 上一次是黄柳霜。”

高克毅是真正学贯中西的翻译名家,1912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的Ann Arbor市出世,三岁回到中国,在中国长大,于燕京大学毕业后,再回到美国,其后,一辈子从事新闻与文化工作,对于促进中美文化的交流极有贡献。因此,他曾经笑称自己一生度过的,乃确确实实的“双语生涯”,若要写自传,可真是“一言难尽”啊!

高先生风趣幽默,善于运用双关语,他虽为公认的高手,却自称对翻译只是个“爱美的”(amateur)玩票者而已。玩票之说,乃自谦之语,不可当真;“爱美的”却千真万确。高夫人美丽端庄,正如白先勇所说,“举止间自有一份高贵娴雅”,与高先生在一起,“真是一对令人羡慕的神仙伴侣”!然而高先生是个真正的艺术家,对一切美而善的人、事、物都衷心喜爱,他的忘年交傅建中形容得好,说他“对聪明的美女,情有独钟”!他确实是个贾宝玉一般的人物!

因此,当他看到曾演过怡红公子的美人惠赐玉照时,怎么会不深受感动呢!更何况高先生原本就热爱电影,早在1920年代末,就开始跟兄长一起替电影杂志撰稿了。记得那天,他在电话里兴奋地说,“照片我放在床头了,可以常常看到。”为了反馈,他特地去镇里买了一张美丽的卡片,千里迢迢的寄回香港,送赠佳人。

青霞收到卡片的当天,惊叹地说:“这是我这辈子收到的卡片中,最美,最华丽,最不俗气的一张!”原来这卡片很大,分为六折,可以拆开或摺叠起来,显出多重姿彩。卡片里写着:

Dear Brigitte,Congratulations and Thank you for all the beautiful ways you touch my life.

Best wishes for lots of Happiness.

下署“George Kao,Winter Park,June 2005”。老人感谢美女以婉约的情谊,带给他至诚的祝福,使他晚年寂寥的生活倍添温暖。青霞是个有心人,收到卡片之后,也珍而重之,放在床前,说是可以时常望见。因此,两个原本陌不相识的老少,相距千重山,万重水,就如是隔空相遇,心灵互通了!

说起来,林青霞和高克毅之间,冥冥中还真有缘分呢!先不谈别的,高先生前后收到过两位明星的玉照,一位是黄柳霜,美籍华人好莱坞影星,也是第一个蜚声国际的亚裔美籍女演员,听说2022年开始,美国铸币局计划铸造一套流通25美分系列硬币,每个硬币背后将纪念一名杰出美国女性,而黄柳霜就名列其中;林青霞更不用说,她是目前公认的巨星之一,先后拍过一百部电影,影迷层横跨祖孙数代,盛名历久不衰。这两位影星的名字,放在一起,倒是可以互相呼应:黄柳霜和林青霞,黄衬青,柳依林,霜伴霞,简直配合得天衣无缝!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在高先生的许多善行中,很有意思的一桩,就是当年居中安排,让夏济安,夏志清,昆仲与陈世骧教授,在华盛顿和张爱玲初次会晤。如今,大家都对文坛才女张爱玲推崇备至,而张是因为夏志清著书力荐,才扬名于世的,因此,高先生当年的穿针引线实在居功至伟。多年后,主演《滚滚红尘》(该剧乃以张爱玲的事迹改编而成)的林青霞,在Covid-19疫情暴发期间,闭关用功,把张爱玲的著作,狠狠地读个遍,那段日子,她日也爱玲,夜也爱玲,对作家的生平轶事背得滚瓜烂熟,对作家的写作风格也摸得清清楚楚,因此使自己日后的写作大受裨益,她可曾忆起,这种种机缘的源头,是来自2005年那远在天边,从未谋面的赠卡人?

这些年来,青霞搬了两次家,因此许多东西都不知放置何处了。一天,说起这张最美的卡片,我们两人都觉得丢了可惜,总得想方设法找出来。由于年长日久,还以为芳踪难寻,谁知道,有天青霞在一个不显眼的柜子里,不经意地一摸,竟然看到了这张失踪已久的卡片,完整无瑕地呈现在眼前!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卡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霞一向心疼老人,她在电话里感叹说:“这么美的卡片,老先生当年不知道花了多少精神,在哪里找到的?”我去过冬园拜访高先生,知道那是一处退休社区,风景优美,但并不繁华,镇上商铺不多,而九三高龄的他,夫人走后虽笔耕不辍,但已意兴阑珊,离群索居了,日常连饭堂都不肯去光顾。为了这张卡,他必须亲自开车去买,以他高雅的眼光,凡事力求完美的性格,可能得跑上好几家店去搜寻,买到了,写好了,还得亲自去邮局寄出,梅卿不在身边,再也没有人在旁叮嘱他小心开车!但是,值得的,一切都值得的!爱美的名士,将最美的卡片,遥寄知福惜福的美人手中,终于成就了一则让人历久难忘的美丽故事。